●2019年2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关键内容简述: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井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办学格局,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做优职业教育培动训l评价组织;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
● 2019年2月
发布部门:国务院
政策名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关键内容简述: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
● 2019年2月
发布部门:国务院
政策名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关键内容简述: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推进共建“一带—路教育行动。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
●2019年4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关键内容简述: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楼企合作水平;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震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 2019年4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
⭐关键内容简述:根据实施办法,将重点建设培育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急需产业领域企业,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坚持平等自愿普惠,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励措施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实际工作相挂钩。
● 2019年4月
会议类
会议名称: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关键内容简述:实施双高计划,引领学校改革;分省签订备忘录,推动地方发展;把握关键点,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育人质量;关注国际盘,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拓展工作范围。
● 2019年4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关键内容简述:扩大招生计划,做好高职招的补报名工作,做好高职扩招专项考试工作,做好招生录取工作,做好分类教育管理工作,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做好就业服务,中央财政加大对高职院校扩招的支持力度,引导地方政府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奖助学金提高标准,扩招政策等,加强办学条件薄弱公办高职院校改造,加大政府购买高职教育服务力度。
● 2019年5月
会议类
会议名称: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逼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关键内容简述: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形势监测预判,加大对企业的稳岗支持力度,实施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大力促进创业创新带动就业。要加强毕业生信息衔接,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创业服务,精准施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要认真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防止出现大规模返乡潮;劳务输出省份要多渠道帮助返多农民工在县城和多村创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密切协作配合,狠抓政策落实,有效稳住就业大局、稳定社会预期。
● 2019年5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关键内容简述:对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对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激发培训主体积极性,有效增加培训供给,支持企业兴办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鼓励支持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鼓励支持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政府引导激励: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 2019年6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键内容简述:明确培养目标; 规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 (技能)课程两类:合理安排学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 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 .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步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加强分类指导。
● 2019年7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
⭐关键内容简述: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增加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名额, 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从2019年起,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奖励2万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 2019年10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
⭐关键内容简述: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目录,及时增设相关领域本专科专业:重点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鼓励引导普逼本科高校主动适应社会服务产业发展需要,设置家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老年医学.康复治疗学.心理学、护理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积极培养高层次管理和研发人才;支持从业人员学历提升;鼓励院校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健全教学标准体系: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资源;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校企深度合作: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2019年10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关键内容简述:要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重点在完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探索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有条件的地方要以新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机制:要落实组合投融资和财政等政策激励。
● 2019年10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关键内容简述:建设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推进以双师亲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建设“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落实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社会地位: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保障措施。
● 2019年10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
⭐关键内容简述:公布了“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共197所学校入选,其中高水平学校56所,高水平专业群141个。
● 2019年11月
发布部门:教育部
政策名称:《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
⭐关键内容简述:提出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做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推进培训资源建设和模式改革,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多方合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完善职业院校开展培训的激励政策,健全参训人员的支持鼓励政策,建立培训评价与考核机制。
● 2019年12月
发布部门:国务院
政策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棄(征求意见稿)》
⭐关键内容简述:共修订调垄41条,新增15条。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打通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向上包括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向下融入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同时,推进中等、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可以实行弹性学制。
● 2019年12月
发布部门:国务院
政策名称:《国务院关于进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键内容简述: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加强对企业金融支持,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挖掘内需带动就业加大投资创造就业,稳定外贸扩大就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就业空间: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加强托底安置就业,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做实就业创业服务:做好基本生活保障,更好发挥失业保险作用,做好困难人员生活保障。